<delect id="uu6yc"><td id="uu6yc"></td></delect>
  • <center id="uu6yc"></center><dfn id="uu6yc"></dfn><ul id="uu6yc"></ul>
    <code id="uu6yc"><abbr id="uu6yc"></abbr></code>
  • <center id="uu6yc"><dd id="uu6yc"></dd></center>

    上海市市場監(jiān)督管理局關于印發(fā)《上海市復配添加劑生產企業(yè)食品安全風險及防控措施清單》的通知

    字號:

    上海市市場監(jiān)督管理局關于印發(fā)《上海市復配添加劑生產企業(yè)食品安全風險及防控措施清單》的通知

    各區(qū)市場監(jiān)管局,臨港新片區(qū)市場監(jiān)管局,市局執(zhí)法總隊、機場分局:

    ??為進一步督促本市復配添加劑企業(yè)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,提升復配添加劑質量安全水平,指導本市復配添加劑生產企業(yè)加強食品安全管理和產品質量控制,積極防控食品安全風險,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,推動復配添加劑產業(yè)高質量發(fā)展,市局研究制定了《上海市復配添加劑生產企業(yè)食品安全風險及防控措施清單》,現(xiàn)印發(fā)給你們,請各單位在日常監(jiān)管中對清單所列風險點進行重點檢查,并督促復配添加劑生產企業(yè)對照清單加強關鍵環(huán)節(jié)質量安全管控,最大限度消除源頭風險。

    ??各單位對落實清單過程中出現(xiàn)的新情況、新問題,特別是發(fā)現(xiàn)的新風險點,要及時向市局食品生產安全監(jiān)督管理處報告,以便市局進一步完善清單,不斷提升食品生產源頭風險防控能力。

    ??上海市市場監(jiān)督管理局

    ??2023年11月29日

    上海市復配食品添加劑生產企業(yè)食品安全風險及防控措施清單

    序號

    風險環(huán)節(jié)

    可能存在風險因素

    風險隱患產生原因

    風險

    程度

    防控措施

    1

    食品生產者資質

    食品生產者許可證過期,超范圍經營

    企業(yè)未按規(guī)定時間辦理生產許可證延續(xù),未對新產品或者新工藝進行評估。

    落實企業(yè)主體責任,按規(guī)定時間辦理生產許可證延續(xù),對新產品或新工藝進行評估。

    2

    生產環(huán)境條件

    生產車間和倉庫的墻面、地面部分損害。生產車間部分設施表面存在霉斑。

    生產車間、庫房老舊,長年未進行整修和清理。

    1.生產車間和倉庫的墻面、地面應易于清潔;

    2.對于老舊廠房可進行整修維護;

    3.生產現(xiàn)場的設施材質應無毒、無味、防霉、易于清潔。

    3

    生產線上方的設施設備未有效防護,存在污染產品風險。

    設施設備安裝只考慮是否有效運行,未關注產品防護。

    對于暴露在食品正上方的各類設施設備應采取防護措施,或安裝在合理位置。

    4

    生產設備表面布滿灰塵,內部漏油。

    1.設備老化、失靈,造成的機油滲漏等情況污染產品;

    2.新工藝、新設備的使用造成的可能產品污染。

    1.加強設備管理,防止因設備故障對產品質量的影響;

    2.對于新工藝、新設備應進行驗證和確認,不因使用新設備和工藝影響產品質量。

    5

    生產車間現(xiàn)場見與生產無關的雜物。

    1.生產現(xiàn)場管理混亂;

    2.操作人員未按規(guī)定要求執(zhí)行。

    1.生產現(xiàn)場不得有雜物和臟物;

    2.落實車間管理制度,定期現(xiàn)場巡檢。

    6

    生產環(huán)境條件

    原料庫、成品庫未按規(guī)定要求存儲。

    未有效控制倉庫溫度和濕度要求。

    倉庫環(huán)境要滿足原料或成品的要求。

    7

    蟲害控制措施管理不規(guī)范。

    1.未有效落實蟲害控制制度;

    2.滅蠅燈內蟲類殘留較多未及時清理;

    3.生產車間未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蟲害侵入。

    1.落實蟲害控制制度,做到蟲害控制有據(jù)可依;

    2.落實蟲害控制措施,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蟲害入侵并及時清理蟲類殘留;

    3.建議蟲害措施實施編號管理,及時發(fā)現(xiàn)問題并補救。

    8

    車間現(xiàn)場地面墻壁有粉塵殘留,生產設備設施有原料殘留。

    未有效落實清場制度。

    嚴格落實清場制度。

    9

    進貨查驗

    進貨查驗制度中未明確原輔料、食品添加劑單體驗收要求。

    1.未有效落實食品原料供應商評價制度;

    2.進貨查驗制度的建立不完善,缺少原輔料及食品添加劑單體驗收的指標和方法。

    1.落實原料供應商檢查評價制度;

    2.加強原料驗收的技術手段,必要時依托第三方等有能力機構提供技術服務。

    10

    采購的食品添加劑單體應符合相關標準定義要求。

    1.企業(yè)管理人員法律法規(guī)認知不到位;

    2.原輔料驗收管理制度落實不到位。

    1.嚴格落實原輔料驗收管理制度;

    2.企業(yè)管理人員加強法律法規(guī)標準學習。

    11

    采購的原輔料、食品添加劑單體和包材不能提供產品合格證明文件。

    1.未有效落實食品原料供應商評價制度;

    2.疏忽對供應商的管理和評價;

    3.對原輔料質量疏于檢查。

    1.落實原料供應商檢查評價制度;

    2.嚴格查驗供應商索證索票;

    3.嚴格落實原輔料驗收要求。

    12

    生產過程控制

    使用非現(xiàn)行有效版本的文件,文件管理混亂;

    生產投料未按產品備案執(zhí)行。

    1.文件管理制度落實不到位;

    2.管理人員對于文件使用意識薄弱;

    3.產品生產投料按客戶要求,未與產品備案進行比對。

    1.嚴格落實文件管理制度;

    2.食品安全負責人嚴格落實定期自查制度。

    3.產品生產應按備案情況執(zhí)行。

    13

    企業(yè)制定生產車間定期清洗消毒計劃,但實施過程記錄不全,或與清洗消毒計劃內容不一致。

    1.清洗消毒管理制度落實不到位;

    2.操作人員未按規(guī)定要求記錄。

    1.嚴格落實清洗消毒管理制度;

    2.食品安全負責人嚴格落實定期自查制度。

    14

    缺少物料混合驗證報告或實際未見定期混合性驗證記錄。

    1.未建立混合驗證的方法和指標;

    2.操作人員未按規(guī)定要求記錄。

    1.建立混合驗證的方法和指標;

    2.加強現(xiàn)場操作工人的技術能力。

    15

    未見產品切換設備清潔消毒制度和記錄。

    1.清潔消毒管理制度落實不到位;

    2.操作人員未按規(guī)定要求記錄。

    1.嚴格落實清潔消毒管理制度;

    2.食品安全負責人嚴格落實定期自查制度,加強操作人員培訓。

    16

    生產用關鍵控制設備(臺秤等)檢定校準有效期超期,或由無檢定校準計量資質的企業(yè)完成檢定校準工作。

    1.企業(yè)管理制度未明確;

    2.工作人員責任意識不強,未按規(guī)定要求記錄。

    1.完善并落實企業(yè)管理制度;

    2.加強企業(yè)員工責任意識,建立完善設備檢定或校準、維護記錄。

    17

    倉庫未見物料卡和物料標示牌,物料堆放和標示不符。

    1.原料進出領用記錄制度落實不到位;

    2.生產過程記錄制度未嚴格落實;

    3.質量管理人員食品安全意識薄弱。

    1.完善并嚴格執(zhí)行原料領用記錄;

    2.嚴格執(zhí)行生產過程記錄;

    3.加強質量管理人員培訓、考核。

    18

    批記錄缺少領用、稱量等相關生產信息。

    1.生產過程管理制度落實不到位;

    2.操作人員未按規(guī)定要求記錄。

    1.嚴格落實生產過程管理制度;

    2.食品安全負責人嚴格落實定期自查制度。

    19

    生產過程控制

    未按產品特性控制生產環(huán)境的溫濕度要求。

    未嚴格落實生產工藝對生產環(huán)境的要求。

    1.嚴格落實生產工藝對生產環(huán)境要求;

    2.加強生產人員培訓與監(jiān)督。

    20

    未對半成品進行有效控制,存在產品安全隱患。

    1.未嚴格落實生產作業(yè)規(guī)定方法和程序;

    2.操作人員未按規(guī)定要求操作。

    1.嚴格落實生產作業(yè)規(guī)定的方法和程序;

    2.加強人員培訓,食品安全負責人加強監(jiān)督。

    21

    車間廢棄物未及時清理,可能產生衛(wèi)生隱患。

    1.廢棄物清理制度落實不到位;

    2.質量管理人員食品安全意識薄弱。

    1.有效執(zhí)行廢棄物清理制度,加強現(xiàn)場巡檢;

    2.加強質量管理人員食品安全培訓、考核。

    22

    產品檢驗

    出廠檢驗不符合要求,項目漏檢、出廠檢驗報告、檢驗原始記錄缺失等。

    1.未有效落實出廠檢驗制度;

    2.檢驗人員資質、配備不足,培訓不到位。

    1.嚴格落實出廠檢驗制度;

    2.根據(jù)產品特性和檢驗要求匹配學歷、資歷相當?shù)臋z驗人員,配置足量的檢驗人員;

    3.嚴格開展上崗前培訓,在崗期間定期開展業(yè)務培訓和考核;

    4.定期對產品進行全項送檢,取得產品合格報告。

    23

    檢驗室設備未校準、未標示檢定或校準合格標簽及有效期。

    1.企業(yè)主要負責人重視程度不夠,內部管理不到位;

    2.未有效落實實驗室檢驗相關制度、記錄管理制度;

    3.檢驗設備維護不到位;

    4.檢驗人員培訓不到位。

    1.有效落實實驗室檢驗相關制度與記錄管理制度;

    2.定期開展內部記錄檢查;

    3.加強檢驗部門人員管理及培訓。

    24

    產品檢驗

    相關制度文件不符合企業(yè)實際情況,出廠檢驗不符合相關要求。

    1.企業(yè)將文件編寫、許可申請、出廠檢驗等委托給能力參差不齊的第三方機構;

    2.第三方機構對于企業(yè)工藝、配方組分等信息不了解,導致編寫的內部文件不符合實際情況。

    1.企業(yè)自行建立檢驗能力,或委托資質能力符合要求的檢驗機構進行檢驗;

    2.企業(yè)制定內部文件和許可申請時,應承擔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職責。

    25

    檢驗設備設施不符合法規(guī)、標準的要求;出廠檢驗項目所需的檢驗設備、檢驗試劑配備不足。

    1.檢驗設備設施與所檢項目不匹配;

    2.檢驗室布局不合理;

    1.根據(jù)法規(guī)、檢驗標準要求,配置必備的設備和相應資源;

    2.檢驗室應當布局合理,檢驗設備的數(shù)量、性能、精度應當滿足相應的檢驗需求;

    3.定期與有資質的第三方檢測機構開展比對活動。

    26

    產品留樣不符合要求。

    1.未有效落實產品留樣制度;

    2.留樣保存期限或留樣區(qū)不符合要求;

    3.未按規(guī)定留樣;

    4.未對留樣定期進行監(jiān)測,未對留樣異常情況開展核查;

    5.內部管理不到位。

    1.有效落實留樣管理制度,根據(jù)產品品類進行留樣存儲和銷毀管理;

    2.建立留樣室,根據(jù)產品保質期進行留樣存儲,并記錄;

    3.根據(jù)產品貯存要求配備留樣室,溫濕度符合要求,留樣室容量匹配得當;

    4.制定留樣監(jiān)測制度,按時對留樣進行監(jiān)測,對異常情況及時開展原因分析并采取措施。

    27

    貯存及交付控制

    不同生產日期的食品添加劑單體、原輔料混合使用,無法做到先進先出的原則。

    1.原輔料、食品添加劑單體沒有按批次分別存儲;

    2.原輔料、食品添加劑單體或成品過保質期未及時清理;

    3.未嚴格按照原輔料、食品添加劑單體、成品存儲條件要求,導致產品變質。

    1.按原輔料、食品添加劑單體的生產日期、批次分別進行存儲,做到先進先出;

    2.定期對倉庫內物料進行清點盤存,及時清理過期物料;

    3.加強倉庫管理制度的執(zhí)行,嚴格執(zhí)行原輔料、食品添加劑單體和成品儲存要求。

    28

    原料桶殘留部分不明生產日期和品種原料,易造成原料的過期使用和錯用。

    1.未嚴格落實原料管理制度,剩料未及時處理;

    2.原料領用和生產投料未及時記錄和核對;

    3.生產者對管理制度不了解、不熟悉。

    1.嚴格執(zhí)行倉庫管理和原料管理制度的要求,落實原料領用記錄;

    2.及時做好原料領用和生產投料記錄的信息核對工作;

    3.加強員工培訓和管理,加強人員執(zhí)行的檢查。

    29

    原輔料、食品添加劑單體和包裝材料沒有相關的標識和標簽,造成錯用或混用。

    1.原輔料、食品添加劑單體和包材管理制度未嚴格落實;

    2.員工對原輔料、食品添加劑單體和包材貯存要求不明確。

    1.嚴格執(zhí)行倉庫管理制度的要求,落實原輔料、食品添加劑單體和包材的存儲要求;

    2.加強員工培訓和管理,加強人員執(zhí)行的檢查。

    30

    包材堆放在過道或簡易半開放的場所,已開封的原輔料、食品添加劑單體暴露存放未防護,存在被污染的風險。

    1.包材體積較大原料倉庫容量無法滿足要求;

    2.包材和原料進貨量較大,使用周期長,存儲容積無法滿足要求。

    1.根據(jù)企業(yè)經營狀況合理配置倉庫容積;

    2.包材等體積較大的輔料根據(jù)生產和倉儲容積情況合理安排采購。

    31

    不合格食品管理和食品召回

    不合格原輔料、食品添加劑單體、成品處理流程不明確。

    1.不合格品未進行標識區(qū)分、未做好明顯標識;

    2.不合格品未有效進行隔離;

    3.不合格品無處置記錄。

    1.有效落實不合格品處置程序,完善不合格品處置流程,明確不合格物料處理要求并按照要求執(zhí)行;

    2.對不合格品處理流程進行培訓宣貫,嚴格落實到相關部門。

    32

    召回產品未按照規(guī)定進行處理。

    1.未有效運行食品追溯體系;

    2.未有效落實產品召回制度,未按照召回食品處理要求進行銷毀、采取補救措施;

    3.未定期收集內外部不安全食品相關信息。

    1.嚴格落實食品安全追溯體系,按照要求進行產品溯源;

    2.嚴格落實產品召回管理制度,明確召回產品處理方式,嚴禁非預期用途使用,并嚴格遵循處理要求進行銷毀等;

    3.定期收集內外部不安全食品相關信息。

    33

    召回演練相關記錄不全。

    1.產品召回制度不夠完善;

    2.產品召回演練重視程度不夠,流于形式,未開展有效運行。

    1.補充完善產品召回管理制度;

    2.定期進行產品召回模擬演練并做好相關記錄,評估并更新產品召回預案。

    34

    標簽和說明書

    復配食品添加劑產品標識不規(guī)范:配料表順序錯誤、未明示產品使用量。

    1.企業(yè)為防止配方泄漏,故意將配料表順序打亂;

    2.企業(yè)責任意識不強,對法律法規(guī)認識不到位。

    1.提升企業(yè)經營者法律法規(guī)認知,加強社會責任意識;

    2.規(guī)范企業(yè)管理規(guī)范。

    35

    食品安全自查

    食品安全自查工作不到位。

    1.未有效落實食品安全自查制度;

    2.企業(yè)食品安全意識不強,安全自查工作流于形式。

    1.有效落實食品安全自查制度。

    2.加強培訓,全面貫徹食品安全自查制度,著重原材料、生產過程、存儲等方面的自查工作。

    36

    從業(yè)人員管理

    企業(yè)未嚴格落實食品生產相關崗位培訓制度。

    1.企業(yè)主要負責人、食品安全總監(jiān)或食品安全員食品安全風險意識薄弱,法律意識不強;

    2.未嚴格落實食品生產相關崗位人員培訓制度。

    1.有效落實員工崗位培訓及管理制度;

    2.開展崗前等形式的培訓、考核,培訓、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崗;

    3.定期參加食品安全培訓或宣講會,明確國家法律法規(guī)和政策要求。

    37

    企業(yè)對于新出臺的法律法規(guī)、規(guī)章和標準重視程度不足。

    1.企業(yè)不關注新法律法規(guī)、規(guī)章和標準的實施;

    2.未及時組織相關人員培訓。

    1.企業(yè)管理人員需重視新法律法規(guī)、規(guī)章和標準的實施情況;

    2.及時安排相關人員參與培訓。

    38

    生產操作人員不具備復配食品添加劑基礎知識,無法熟練操作設備并按要求完成崗位工作。

    1.人員能力與崗位要求不匹配;

    2.未有效落實人員培訓制度。

    1.明確崗位對于人員的能力、技能等方面的要求;

    2.增加崗位技能培訓等,定期開展相關人員技能考核。

    39

    食品安全主體責任未全面落實或落實情況不到位。

    1.企業(yè)未有效落實風險防控機制;

    2.未有效制定風險管控清單或制定的風險管控清單流于形式;

    3.企業(yè)責任心不強,食品安全總監(jiān)和食品安全員能力與崗位不匹配。

    1.有效落實風險防控機制;

    2.企業(yè)結合自身實際,制定與企業(yè)管理制度和生產工藝相適應的風險管控清單;

    3.加強食品安全總監(jiān)和食品安全員的能力培訓。

    40

    人員健康與衛(wèi)生不符合要求。

    1.未有效執(zhí)行人員健康管理制度;

    2.未對進入清潔作業(yè)區(qū)的人員進行有效檢查;

    3.人員培訓不到位;

    4.人員崗位要求(尤其是衛(wèi)生要求等)不明確。

    1.有效落實人員健康管理制度;

    2.定期或不定期對進入清潔作業(yè)區(qū)的人員進行檢查,尤其是體表微生物檢查;

    3.開展健康與衛(wèi)生的培訓工作。

    41

    信息記錄和追溯

    成品出庫信息缺失,發(fā)貨批次等記錄不全,未經檢驗合格發(fā)貨,易造成不合格品流入市場。

    1.未嚴格落實成品出庫制度;

    2.出廠檢驗流于形式;

    3.企業(yè)主要負責人、食品安全總監(jiān)或食品安全員食品安全風險意識薄弱,法律意識不強。

    1.嚴格落實出廠檢驗及成品出庫制度,及時準確記錄成品出庫信息,確保出廠檢驗合格后方可成品出庫上市;

    2.加強管理人員的培訓,增強食品安全意識。

    42

    原輔料、食品添加劑單體和包材等驗收報告缺失或驗收記錄過于簡單,不利于溯源。

    1.未有效落實原輔料、食品添加劑單體、包材等的查驗制度;

    2.驗收流于形式,未真正有效落實;

    3.驗收人員缺乏相關專業(yè)知識。

    1.落實原輔料、食品添加劑單體和包材等的查驗制度并加強執(zhí)行檢查;

    2.加強員工培訓和管理,加強人員專業(yè)知識和查驗意識。

    3.相關查驗記錄、報告等定期整理歸檔。

    43

    食品安全事故處置

    食品安全事故處置不及時、不規(guī)范。

    未有效落實食品安全事故處置制度。

    加強企業(yè)內部培訓,有效落實食品安全事故處置制度。

    44

    委托生產

    企業(yè)委托無食品添加劑生產許可的生產者生產。

    1.企業(yè)未嚴格審查受托方資質;

    2.企業(yè)法律意識淡薄,未對受托方生產許可資質進行評估。

    1.嚴格審查受托方資質;

    2.增強企業(yè)管理人員法律意識。

    45

    物料平衡

    財務數(shù)據(jù)隨意,不符合規(guī)范要求。

    1.會計業(yè)務不熟,未能取到有效的數(shù)據(jù);

    2.不符合規(guī)范的財務操作。

    1.財務人員要提高業(yè)務水平,要參與、監(jiān)督生產的全部過程管理;

    2.嚴格遵守財務管理制度,規(guī)范財務人員的職業(yè)行為,提高風險意識。

    46

    財務工作外包,導致財務數(shù)據(jù)信息滯后、混亂。

    1.企業(yè)管理層對財務工作不重視,無專職財務人員。

    2.外包財務人員對物料核算管理缺乏意識,企業(yè)管理層未關注物料數(shù)據(jù)的重要性。

    1.企業(yè)應配備專職財務人員。

    2.建立健全物料倉庫的出入庫臺賬,維護物料數(shù)據(jù)的真實、有效性。

    3.財務人員對物料的核算按具體明細進行,不能僅按大類核算,無法起到財務數(shù)據(jù)管理的作用。

    分享:
    欧美日韩国产综合草草,91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,91人妻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,国产内射一级一片内射精品视频
    <delect id="uu6yc"><td id="uu6yc"></td></delect>
  • <center id="uu6yc"></center><dfn id="uu6yc"></dfn><ul id="uu6yc"></ul>
    <code id="uu6yc"><abbr id="uu6yc"></abbr></code>
  • <center id="uu6yc"><dd id="uu6yc"></dd></center>